唐朝大医家孙思邈,后人尊称他为“药王”,学识渊博,具有80多年的丰富医疗经验,编著了《干金方》和《千金冀方》两部巨作,其中就列有“食治”专节,并收集了民间用谷皮糠粥防治因缺少乙种维生素所致的脚气病,羊骨粥温补阳气,防风粥“去四肢风”等药粥方。唐·同州刺史孟诜撰著的《食疗本草》,原书早已散佚。
近代在甘肃敦煌石窟中,发现有“食疗本草残卷”,书内载有“茗粥、柿粥、秦椒粥、蜀椒粥”四方。值得提出的是,唐朝昝殷所撰的《食医心鉴》,其中,共收药粥57方,并按中风、心腹冷痛、五种噎病、七种淋病、小便数、五痢赤白肠滑、五种痔病下血、妇人妊娠诸病及产后、小儿诸病共九类,分别详细地介绍了食治诸方的组成、用量、煮制、功效等,为后世药粥疗法奠定了基础。
迨至宋朝,药粥疗法有了很大发展,许多医生和人民群众,都广泛采用药粥来防治疾病,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药粥食治方。宋代当局重视这一食治疗法,并在官方编纂出版的《太平圣惠方》和《圣济总录》中,作了广收博采,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96、97卷,专为“食治门”,选列中风、水肿、咳嗽、脚气,以及补益虚损、脾胃气弱不下食和小儿、妊娠,产后等27类,共载药粥129方。
又如《圣济总录》,也是宋代医学巨落之一,令全书是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医方结合“内府”所藏的秘方汇编而成。其中第188~190卷共收集了药粥l13方,分门别类进行了详细介绍,如苁蓉羊肾粥治疗虚劳症,商陆粥治水肿,生姜粥治反胃呕吐,补虚正气粥治疗慢性泄痢,苦悚根粥治疗蛔虫病等,经临床实践其疗效均较理想,此外,宋代老年医学家陈直在其所著的《养老未亲书》中,收载了适合于老年人养生延年的补养药粥43方。
深圳索电中医体质辨识仪是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》开发,具有操作简便、报告科学和方案详细等特点,是中医保健必备,目前有中医体质辨识仪SD-5000,中医体质辨识仪SD-6000。咨询热线:400-0883-502。
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过:
![]() |
2018-01-05 |
![]() |
2019-09-07 |
![]() |
2019-09-07 |
![]() |
2014-12-29 |
![]() |
2018-01-05 |
![]() |
2019-09-07 |
![]() |
2019-09-07 |
![]() |
2018-01-05 |
![]() |
2019-09-07 |
![]() |
2019-09-07 |